5月10日,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落实国务院《政府事情报告》重点任务的通知,比2021年提前了足足18天。

图片

联想到仅为0.1%的一季度GDP增速,天津为何这么急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这些年,天津遭遇了许多不可抗因素,失去北方经济中心职位的同时,也被不了解它的人贴上了“因循守旧”“小富即安”的标签。

然而,这座都会的潜力,被严重低估了。

疫情防控下的都会治理

现阶段谈论经济生长,疫情是绕不开的话题。

1月8日,天津成为全球第一座硬刚奥密克戎的都会。为了守护人民健康宁静,直接四轮全市静默大筛,1月21日才实现社碰面清零。

图片

厥后疫情一直此起彼伏,筛查规模也从全市酿成了以区、镇、街道为单位。可是因为控制得比较有效,全国人民甚至都没太关注。

这么近的距离,愣是没影响到首都,北京冬奥会、全国两会全都如期举行。

价钱也是有的,以餐饮、零售、物流为代表的效劳业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影响,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了一季度GDP数据上。

ag九游会(中国)登录j9官网入口

面对不绝变异的毒株,天津没什么先进的抗疫经验。全市上下坚守的,无非四个字——

实事求是。

还记得第一轮全市大筛时,气温低至-4°C。为了减少卑劣天气的影响,天津选择了一个理论上效率最高的方法:扫码挂号。

原理或许是排队时先扫码挂号,等排到时再扫一下试剂管的二维码,直接测。

图片

事情人员显然高估了效劳器的承压能力。系统崩了又崩,各人只能在寒风中苦苦期待,许多人排队凌驾2小时,脚都冻得没了知觉。

为了撑过第二轮大筛,笔者特意找出来好几件多年没派上用场的厚衣裤。

出门却发明,检测点已经改到小区内,也不必扫码了(换了新系统),事情人员凭据楼号、门牌顺序逐一通知,整个流程只要10分钟左右。

图片

直面问题,快速革新。这是天津的疫情防控经验,也是天津的都会治理之道。

第一天大筛结束已是深夜,所有核酸筛查相关人员立刻线上开会,总结经验教训,学习使用新系统。从那以后,一切井井有条。

谈到抗击疫情,天津有两位全国闻名的大神级人物——张颖和张伯礼。

张颖,2020年初带队破解宝坻区百货大楼疫情“迷局”,凭借在新闻宣布会上“抽丝剥茧”式的严谨剖析,被网友尊称为“福尔摩斯 · 颖”。

作为疫情“防控”的领头人,她接受采访时只谈流调、防控问题,与专业无关的只字不提,哪怕是患者的救治问题。

张伯礼,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计划,指导中医药全历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卓有效果,被授予“人民英雄”国家荣誉称呼。

作为疫情“救治”的领头人,他接受采访时只谈疾病的影响、救治计划,与专业无关的也是只字不提,哪怕是疫情防控问题。

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,不正是实事求是吗 ?

“文火慢炖”与“大火收汁”

天津的实事求是,也体现在经济领域。

几年前,天津主动挤出GDP“水分”,经济总量逐渐跌出全国前十,虽然失掉了“面子”,却靠着生长理念的转变,收获了“里子”。

2021年9月,一则科技新闻登上热搜:

我国首次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,不依赖光相助用,直接人工合成淀粉。

其科幻水平相当于让“喝西冬风”变为现实,看到该结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《科学》宣布,我才相信这简直是实打实的硬核科技。

创立这个“科幻故事”的团队,来自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。

图片

▲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坐落于天津空港经济区,一期建设4.3万平米科研大楼、60亩科技园区。

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兴工业,生物制造一直以来都是天津着力生长的重点工业。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制造立异源头,也成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一环。

工业有沃土,自有凤凰来。

2021年,天津港保税区引进重点招商项目1367个,其中世界500强重点企业投资项目39个,实体项目327个。共有20个智能科技项目、85个生命健康项目入区生长。

生物制造工业重大结果的高光时刻,只是天津工业和人才厚积薄发的冰山一角。

2022年一季度,虽然全市GDP增速仅0.1%,但生物医药、航空航天、集成电路3条工业链增加值划分增长18.7%、48.3%、21.9%。

图片

锚定“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”,天津早已抛弃了已往的“唯GDP论”,实事求是地深耕工业转型升级,为的不是当下,而是未来。

谈到未来,总能听到这样的论调:

天津6年间人口骤降70万,人口增长乏力,都会注定会逐渐收缩,没有未来。

可是,纯粹聚集人口并非工业升级之道。

这些年,天津累计关停整顿“散乱污”企业凌驾2万家,大宗搬家人口密集区;飞笠,相关从颐魅者肯定会随之离开,这并不料外。

喊出“制造业立市”的天津,绝不会重点生长劳动密集型工业,而是要瞄准高端制造业——通过工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要害。

所以,比起人口数量,更重要的是人口素质。

近日,天津市教委宣布《天津市教育设施部教育计划(2018-2035年)修改》项目公示,将计划形成六个高等院校聚集区,近期就要在中日(天津)健康工业生长相助示范区高校聚集区建设计划天津医科大学(新校区)、天津中医药大学(新校区)、天津体育学院(新校区)、天津仁爱学院、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。

ag九游会(中国)登录j9官网入口

不难发明,天津正在围绕工业结构高等教育资源,决心用优质工业留住高素质人才。

别的,天津近些年抵制“高考移民”的态度,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硬。

2021年5月,天津严打违规代庖落户“黑中介”,抓获嫌疑人110人。

2021年7月,天津日报用很大版面宣布违规户口处理通告,共涉及400余人。

2021年8月,天津印发《市招委关于天津市普通高考报名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划定在天津加入高考要有3年外地高中学籍。

2022年4月,天津继续清退违规治理“海河英才计划”人才落户,涉及200余人。

如果摊开“高考移民”,海河英才的落户规;岣彻,天津的人口数据也会更悦目。

可是,只有人们真正愿意留下来,在这里事情和生活,这座都会才会更有活力。

天津本就是座移民都会。

只要你愿意为都会生长出一份力,那么来了就是外地人,都可以共享这座都会的配套资源。

可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张高考通行证,那天津或许真的不甘心只做一块跳板。

从工业生长到人才政策,随处都透着这座都会的务实——不求高峻上,也不求短平快,但求真实、有效。

天津有道家常菜:独面筋。

要用文火慢炖,把面筋“独”得绵软、入味,让面筋吸满汤汁和调料,这道菜才叫乐成。

转型升级期的天津,还处在“文火慢炖”的阶段,待到“大火收汁”之时,必将惊艳所有人。

广东的过往,天津的序章

谈工业升级,不可不提广东。

2008年,广东开始实施“腾笼换鸟”和“双转移”战略,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,充分发挥立异驱行动用,走绿色生长之路。

具体历程是:引导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工业向粤工具北及外省转移,而粤工具北的高素质人才则向珠三角转移,为工业升级积贮力量。

搜索那几年的广东经济新闻,类似《珠三角“腾笼换鸟”进入阵痛期》的题目频频泛起。

更有甚者,称之为“失去的十年”。

可是随着“新鸟”进笼,广东的工业花样已悄然改变:以“珠江水、广东粮、岭南衣、粤家电”为代表的“广东制造”,逐渐升级为“广东智造”。

图片

《南方日报》报道,广东“腾笼”5年,转移或淘汰近7万家弱小企业,涉及投资额600亿元,同期重大项目开工总量和规模皆创历史新高。

深圳也从当年的“前店后厂”和“三来一补”华美转身——华为、腾讯、中兴、大疆、华大基因等科技巨头,无不在那时进入快速发车道。

从2008年到2021年,广东GDP增速的起伏,已经生动地描绘出这场“腾笼换鸟”的转型之战,是一场比耐心、比定力的“恒久战争”。

广东的过往,是天津的序章。

从高速生长迈向高质量生长的必由之路,阵痛是难免的。求真务实的态度,能资助天津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。

信心比黄金更重要

作为工业重镇,天津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依然明显,经济暂时失速并不可怕,一旦新的生长动能驶入正轨,很快就会恢复生力。

开头提到的《通知》与2021年的最大差别,就是把经济事情的任务分工单独列了出来。

好比“增强制造业焦点竞争力”“增进数字经济生长”“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”,都显示出天津要坚定不移吃科技饭、走立异路。

笔者虽然经验尚浅,可是作为一位体贴都会生长的天津人,照旧想借机提几点建议:

  • 国有企业的“归位”

整合重点工业链的大旗,需要国有企业扛。

这涉及三个方面,一是工业基础设施建设;二是要害技术的科研投入;三是科研结果转化。

好比,工业园区的建设投入和工业链整合,就需要政府牵头,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担纲,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增补。

图片

再如近年来国家力推的“新基建”,其中的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工业等领域,需要大投入、大整合,必须国有企业担纲、民营企业增补。

而要害技术的研发,则属于高投入、长投入、高危害的领域,大大都民营企业缺乏以担负其中的危害,需要国有企业把好钢用到刀刃上。

相对而言,国有企业有须要逐步退出部分带有垄断性质的竞争性行业,给民营企业的生长留足空间,并资助民营企业在实现要害技术科研结果转化方面,发挥更多作用。

  • 民营企业的“卡位”

推动国有企业攻山头、打硬仗的同时,也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,让中小企业成为大国重器的重要增补。

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,可是恒久深耕细分领域,处于工业链要害环节,对补链强链具有重要的作用,有助于为先进制造业开辟新路。

天津5月10日印发的《通知》强调:

分层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群体,形成“专精特新”种子企业、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梯度培育生长体系。

引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“专精特新”融资需求。

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群体大多不缺技术,也很有市场,可是由于信息差池称、信用订价难,融资往往是最大的问题。

近年来,天津接连出资设立海河工业基金、滨海工业基金等,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支柱工业和新兴工业,为都会生长拓宽思路。

截至2022年3月底,海河工业基金实际出资130.75亿元,发动母基金实缴529.96亿元,资金放大4.1倍;实现项目返投230个,已到位1647.95亿元,落地项目杠杆撬动达12.6倍。

在清科研究中心评选的“2021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”榜单中,海河工业基金排名第4。

图片

既要做好项目研判,又要利用金融手段资助企业度过瓶颈期,招商引资面临不小的挑战。

引入市场化招商引资机构加入招商事情,其实是一种双赢的手段。

  • 宣传事情的“补位”

想要真正吸引、留住高素质人才,与工业配套的就业时机虽然是重中之重。

可是在内卷日益严重的大情况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都会的烟火气、幸福感,以及难以捉摸的“都会性格”。

同样是慢节奏生活,为什么在成都就叫“慵懒”,到天津就成了“不求上进” ?

同样是码头文化,为什么在重庆就叫“耿直”,到天津就成了“痞气” ?

问题可能出在宣传上。

天津历史上爆发过许多大事,可以弘大叙事的那种 ?梢坏┠憧加美仕星簧椴⒚亟樯苷庾蓟,它似乎就变味了。

图片

天津应当是一座隧道的市井都会,满是对平常生活的热爱。

网上能找到不少关于天津的段子,好比“暴雨事后的明白鹅”,好比“快板叫人做核酸”,但这些只是只言片语,只是冰山一角。

笔者家门口有个小饭店,1月大筛前贴出通知,说要闭店一天,伙计集体当志愿者。

全市大筛、小区关闭,肯定没几个主顾,继续开店有什么用呢 ?不如让伙计都去资助,早点完事就能早点营业,还能落个好评。

一家小饭店,出发点或许达不到民族大义的高度,但客观上就是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放大来看,整个天津也是如此。

在这里,绝对没有小闺女会去给医护人员跳个“谢谢你,因为有你……”。各人排队时相互闲扯,甚至相互捧哏,不知不觉就消弥了隔膜,缓解了疫情下的紧张心理。

或许这就是冯骥才《俗世奇人》中描绘的天津和天津人:小事儿不盘算,大事儿不含糊。

这种韵味最让人着迷,恰恰也最难宣传。


劝吾胞舆,业精于勤,商务兴旺,场益增新。

岁月如梭,天津劝业场的“十六字令”却历久弥新,似乎仍在指引着这座都会不绝前行。

图片

从“天工开埠”到“制造业立市”,天津并未放慢脚步,只是在默默积贮力量。这里有实事求是的态度,也有面对困难苦中作乐的精气神,工业升级的门路虽难,可是难不住天津人。

你我都身处其中,自然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