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2日,中央深改委集会审议通过了《关于增强和革新行政区划事情的意见》等重要文件。
谈到行政区划革新时,集会强调: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国行政区划设置和调解事情总体稳慎有序推进。
要增强党中央对行政区划事情的集中统一领导,行政区划的重大革新、重要政策、重大调解由党中央研究决策。
要增强战略性、系统性、前瞻性研究,组织研究拟定行政区划总体计划思路,提升行政区划的科学性、规范性、有效性,确保行政区划设置和调解同国家生长战略、经济社会生长、国防建设需要相适应。
要把历史文化传承;し旁诟匾恢,深入研究行政区划设置历史经验,稳慎看待行政区划更名,不随意更改老地名。
要坚持行政区划坚持总体稳定,做到非须要的不调、拿禁绝的不动、时机条件不可熟的不改。
要完善行政区划调解标准体系,增强行政区划调解同相关政策、计划、标准的协调衔接,依法增强行政区划治理。
众所周知,行政区划调解关于区域经济生长的影响极大,历来都是热门话题。
集会虽然强调了“稳慎有序推进”的原则,可是既然《意见》已经审议通过,就意味着新一轮的行政区划革新已经蓄势待发。
革新开放以来行政区划都有哪些调解?
革新开放以来,为了适应经济生长,国家在行政区划设置和调解上的行动不绝。
首先是省级层面,增设海南省、重庆直辖市,以及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。
海南以前只是广东下面的一个地区。1988年成设立海南省的同时,也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。
其时是希望把此前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先进经验,复制到海南这个更大的区域中,创立更大的生长奇迹。
而重庆直辖市的降生,主要是为了统筹治理三峡工程,解决相关的移民、扶贫事情。
最初的构想是建立“三峡特区”,厥后又改为“三峡省”,最终才确定为重庆直辖市。
重庆成为直辖市后,不但效劳于三峡工程,还被付与了加速西部大开发缓和解四川行政压力的重任。从效果上看,堪称一招妙棋。
香港、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设立,则是中国推进统一大业历程中的两座历史丰碑。
然后是省以下层面,设立多个经济特区、国家级新区,建立了一批地级市。
中国一共设立了7个经济特区。除了海南,更早的是深圳、珠海、汕头、厦门,其中深圳、厦门还升格为副省级都会、计划单列市。
2021年,国家又批准了新疆喀什、新疆霍尔果斯这两座内陆都会设立为经济特区。
包括浦东新区、滨海新区、雄安新区在内的19个国家级新区,担负着国家重大生长和革新开放战略任务,行政级别一般是副省级。
革新开放后建立的地级市许多,好比:东莞、中山、泉州、温州、海东、日喀则等,大都是通过“地市合并”和“县(市)升格”而来的。
别的,通过“撤县建市”“撤县设区”来扩大都会生长空间的行政计划调解,就更多了。
10年来,全国一共取消了140多个县,相应地增加了120多个市辖区、10多个县级市。
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众都会,已经率先进入了“无县时代”。
从县酿成县级市,虽然行政级别没变,但县级市已经迈入了“都会”序列,与县的农业治理模式有一定区别,实质上也是都会扩张的一部分。
未来会有哪些新调解?
《意见》指出,行政区划要“同国家生长战略、经济社会生长、国防建设需要相适应”。
归根结底,照旧要与时俱进。
已往的几十年里,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城镇化,不少都会的人口都膨胀了数倍。
东南沿海地区人口急剧增长,好比广东的常住人口,从1982年的5930万,增长到了2020年的1.26亿,一举跃升为全国人口第一省。
同时,东北、西北泛起了差别规模的人口流失。
人口花样爆发巨变,行政区划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调解,才华与经济社会生长相适应。
撤县设区则更为直接,可以发动城区面积和城区人口规模扩大,这些重要指标在城镇建设用地等方面,有着要害性意义。
2020年7月,中科院院刊宣布了一份名为《“十四五”时期行政区划设置思路与空间治理的探讨》的研究报告。
尽管这只是一片学术论文,但其中的看法照旧引发了广泛讨论。
一是积极培育全球中心都会。优化整合北京、广州行政区划设置,适度扩大上海、深圳等全球中心都会的行政统领规模。
二是设立直辖市,缩小大省统领幅度,推进扁平化治理。配合“一带一路”建议和都会群战略,支持深圳、青岛、大连、喀什升格为直辖市。
站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角度,顺应人口流动的趋势,才华真正发挥14亿人的规模效应。
所以,北上广深这样的超大特大都会,在行政计划上的进一步扩容,应该是一定趋势。
别的,有些面积过小的都会也应该扩容。
好比厦门,面积只有1700km?,仅为省会福州的1/7。作为一个副省级都会确实太小了,在生长空间上受到的制约很是大。
值得注意的是,已往10年,全国有5座都会通过合并周边地市完成了大扩容。
从合肥与芜湖、马鞍山三分巢湖开始,成都代管简阳、西安代管西咸新区、济南合并莱芜、长春代管公主岭,5座都会完成了空前扩张。
合并之后,无论是都会面积、人口,照旧经济总量,都获得了立竿见影的生长。
所以,其他都会也不乏合并扩张的激动。
这几年,深圳合并莞惠、武汉合并鄂州、宁波合并舟山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,但最终都未能付诸行动。
另外,一些都会升格为直辖市的可能性,照旧保存的。
增设直辖市,不但有利于这些中心都会挣脱行政上的束缚,获得更大的自主生长空间,关于区域经济的协调生长也有着重要战略意义。
不过,直辖市的设立不但要考虑经济总量,还要考量政治治理与社会生长,还要考量区位、对区域的辐射和影响等因素。
综合来看,目前可能性最大的照旧深圳,深圳直辖对大湾区的生长有很大的推行动用。
可是,相比于通过提升行政级别来突破壁垒的漫长旅程,针对“要素流动易受行政区划制约”的问题进行革新,或许更为直接,也更实际。
2022年1月6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革新试点总体计划》。
要素的内涵极为富厚,包括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、数据、情况,6块大“蛋糕”。
一旦入选试点,都会竞争力将大大提升——这将推动城镇化生长,为都会圈、焦点都会带来极大利好,也将增进欠兴旺地区更快“融圈”。
从做增量到优存量
都会生长迎来“腾挪”时代
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便于行政治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,随着经济社会生长进行相应调解,是很是有须要的。
不过,既然强调了“稳慎有序推进”的原则,涉及省级层面的调解,肯定会慎之又慎。
就像重庆直辖市的降生,从提出构想到正式设立,中间足足酝酿了13年的时间。
大象难起舞,船小好调头。
在行政区划上“做增量”的大革新,牵一发而动全身,必须循序渐进,扎稳基础才华启动。
“增量”难做,那就想步伐“盘活存量”。
2021年4月9日,经国务院批复同意,杭州取消上城区、江干区,设立新的上城区;取消下城区、拱墅区,设立新的拱墅区;取消余杭区,设立新余杭区;设立临平区;设立钱塘区。
拆大区、合小区、功效区上升为行政区……杭州通过存量优化,为今后谋划出了生长空间。
一方面,合并中心城区面积过小的行政区,拆分面积过大、横跨都会的行政区;
另一方面,通过存量优化实现了行政区划和都会功效的适配,好比明确了余杭区未来科技区的功效定位。
别的,钱塘新区从功效区升级为行政区,增进了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合理结构,也传承了从西湖时代到钱江时代“跨江、拥江”的生长路线。
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,超大特大都会中心城区需要减负,提高承载能力。
减负的主要方法是将生产要素、工业向外围辖区转移,增进外围辖区的城乡融合生长。
虽然,这也要求外围辖区必须要找到足够的工业支撑,提供足够的就业时机,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效劳配套也要跟上。
这样一来,中心城区的压力会有所减小,通过功效疏解和人口工业转移,外围辖区的承载能力也会获得提升。
如此循序渐进下去,相邻的都会(或者区县)首先从交通、工业、文化等方面连通、融合在一起,突破行政界限的束缚。
这时再进行相应的行政区划调解,就是一种水到渠成,而不是“政策决定成败,计划造就未来”的唯意志论。
革新和立异不是“计划”出来的,正如《意见》提出的,行政区划调解要效劳、听从于国家生长战略、经济社会生长、国防建设需要。
这不但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实现,更需要各地在有限的空间中腾挪,探索出有效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