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转移不会停止。
技术进步和资本对利润的追逐,促使企业不绝向“本钱洼地”流动。
就像广东的电子信息工业,先是从深圳向东莞、惠州转移,紧接着流向珠江西岸,如今又向省外乃至东南亚转移。
这是企业家的主动选择,也是周边地区的招商机缘。
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
生长现状视察
电子信息工业是广东省第一大支柱工业。
2021年,广东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高达4.56万亿元,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。广东“十四五”计划中提到,至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工业营收要抵达6.6万亿元,生长前景辽阔,外溢效应凸显。
1.
生产本钱连续攀升
劳动密集型环节压力加大
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蓬勃生长,发动各项生产要素价格上涨。
好比厂房租金。
惠州的租金甚至比成都横跨一截。这还只是广东第五城,前面另有深圳、广州、佛山和东莞这几座制造业强市。
好比用工本钱。
这是《中国统计年鉴2022》宣布的202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人为(前10名):
不难发明,广东省的平均人为远高于周边省份。为了降低本钱,为了开拓市场,不少企业都在谋划外迁。
虽然依赖科研立异和想象力的科研领域,目前还很难离开广东,尤其是珠三角。可是,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中游加工制造环节,已成为工业转移的主力军。
2.
“小巨人”集聚珠三角
中游加工制造环节加速转移
那么,具体到都会,电子信息工业生长情况有何区别?
好比:哪里的汽车电子技术最顶尖?哪里的新型显示企业聚集度最高?
换句话说,如果想要到广东招引电子信息企业,目的地该怎么选择呢?
第一梯队:深圳、东莞
无论是看规上企业数量,照旧看产值,深圳都是当之无愧的“一哥”。这里有华为、比亚迪、中兴通讯、创维、TCL等龙头企业,更有数不清的电子信息工业链上下游配套。
所以,地方政府“走出去”招商引资时,大都会先到深圳来。就算一个西北小县,也有时机在这里挖掘到工业外溢时机。
这就是“世界之窗”的魅力。
东莞则是全球最具“地利”的都会,紧邻香港、深圳、广州,可谓左右逢源。尤其是深圳高质量外溢,给东莞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数不尽的生长机缘。
依托华为、OPPO、vivo、华贝电子等龙头企业,东莞形成了从基础零部件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工业体系。
第二梯队:惠州、广州
惠州同样靠近深圳,但因为起步较晚,和东莞保存一些差别,拥有TCL、旭硝子、雷曼光电、聚飞光电等龙头企业。
广州虽然在规模上仅排在第四位,但它是研发与制造的复合工业基地,是工业集聚的焦点、工业外溢的起点。
这是和深圳一样的名贵属性。
第三梯队:珠海、佛山、中山、江门等
经过一段时间的“外引内育”,珠江西岸的电子信息工业生长已初见效果,可是在规模、条理与集聚度上仍然缺乏珠江东岸。
不过如果仔细研究,照旧可以发明这些都会在工业链细分领域的奇特优势。好比江门的列车自动控制(同属轨道交通工业),就是全省甚至全国的佼佼者。
另一方面,这些都会也是电子信息工业在广东省内转移的主要承接地。
再加上阳江、云浮、韶关、河源……面对猛烈的招商引资竞争,面对距离优势更突出的竞争敌手,怎样才华脱颖而出?
电子信息制造业
招商引资与承接工业转移
工业链招商是一种系统化、科学化、专业化的招商方法,对全工业链的细分领域及其生长潜力进行评估,是重要前提。
如果已经确定要重点生长电子信息工业,该如何做好接下来的工业链招商事情呢?
1.
知己知彼
充分挖掘招商优势
知己知彼,才华做出正确决策。
为什么这么多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愿意在广东、在深圳扎堆?
1. 交通条件
中国经济恒久靠外需拉动,口岸很是重要。如今,广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东莞等21个口岸已形成世界级口岸群。
2. 工业基础
作为率先开放的沿海地区,广东已经形成了雄厚工业基础和集聚效应。企业家在深圳开个厂,马上就能在四周方园几百公里的规模内,找齐供应链上下游需要的所有配件。
3. 人才优势
2018年至2020年,大湾区人口增速高达2.4%,是长三角的三倍有余。
4. 营商情况
有人用“浙商是行商,粤商是坐商”形容广东的营商情况。虽然有些夸张,但在这里确实能定心生长,就地赚钱。
5. 立异情况
珠三角的新兴产颐魅占比更高,科创资源更富厚,有利于技术迭代升级。
6. 气候条件
全年温暖宜人,无极端卑劣天气?梢哉庋斫猓赫庑┨跫满足得越多,广东的企业家就越愿意去你那里投资。所以,各地不绝在基础设施、产颐魅招商、人才引进、营商情况等方面加大投入。可是因为起步较晚,短期内很难填平与广东的差别,只好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。
这也导致电子信息工业的招商引资竞争,逐渐酿成了一场优惠政策的比拼。
2.
有备无患
完善工业链招商包管
政策确实可以迅速吸引企业驻足,在短时间内给招商结果带来“量的积累”。
可是为了实现“质的奔腾”,更应该思考的是——企业选址的真正诉求是什么,有针对性地从园区建设、支持政策、人才供应、融资包管等方面做好承接准备。
我们从ag九游会工业数据库中筛选出部分电子信息项目的诉求,真实反应了这类企业在选址投资历程中的关注要点。
强化园区建设
1. 基础设施
园区的要素包管和项目承载能力,是吸引企业入驻的最基础优势。电子信息类工业园区,尤其要完善以下基础设施:
电子信息企业对用电量和用电稳定性有较高要求,所以部分电子信息企业要求园区配套双回路供电系统。
许多电子信息企业会爆发工业污水,所以要关注污水管网建设以及与外部污水处理厂的连接。
配套一定商业、娱乐设施,满足新时代技术研发人才和工业工人的生活需要。
2. 载体性能
大都标准化厂房基本可满足90%企业的载体需求。但部分企业对层高、跨度、承重、行车牛腿有特殊要求,需要在园区建设前凭据工业定位对载体进行合理计划。
计划定制厂房区,关于不适合现有载体的重大项目进行定制化建设。
做好工业上楼的亮点宣传,实时让满足上楼条件的企业入驻适合的楼层,制止企业扎堆选择一层。
精密仪器或精密零部件生产(如军工、航空航天等领域)企业,对厂房抗震性有较强要求,不适合放在高楼层。
优化支持政策
电子信息企业在选址历程中对政策的关注度很是高,一般集中于设备补贴、装修补贴、税收政策、资金帮助等,部分企业会关注搬家补贴、物流补贴等。
为更好增进电子信息项目的招商引资,需要参考企业焦点诉求,做到精准施策;同时应做好危害评估和预案,制止被“割韭菜”。
1. 设备补贴: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设备投资普遍较大,可凭据设备投资总额的10%~30%给予补贴。
参考案例:对普通技改项目,给予设备投资最高10%不凌驾1000万元补贴;对智能化革新项目,按整生产线、整车间、整工厂给予设备投资最高12%、15%、20%不凌驾1000万元补贴。
2. 装修补贴: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无尘车间或净化车间装修本钱较高,但为制止“政策候鸟”,可分批拨付补贴。
参考案例:给予入园企业净化车间500元-1000元/㎡装修补贴,具体补贴金额以园区委托第三方机构审计结果为准。装修补贴凭据装修施工进度和实际完成工程量支付:具备设备进入条件后拨付装修补贴总额的50%,净化车间验收完成后拨付装修补贴总额的50%。
3. 税收政策: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税收孝敬度较高,可依据企业的营业收入给予适当奖励。
参考案例:对电子信息制造业,上年度营收首次突破3亿元、5亿元、10亿元、20亿元,且当年税收增速不低于全市税收增速的,划分奖励30万元、50万元、100万元、200万元
4. 搬家补贴:依据企业的设备评估值给予企业搬家补贴。
参考案例:对技术含量高、生长性强且年实缴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总额达300万以上的工业项目,从本市以外搬家设备的,按设备评估值的2%给予设备搬家补贴,最高不凌驾500万元。
5. 租金补贴:常见的是三免两减半。
参考案例:对企业租用的工业厂房、办公楼,管委会对企业前三年给予100%的租金帮助,补贴标准不高于所在园区厂房租金平均水平。第四年、第五年如企业当年上缴税收抵达第三年约定税收指标,管委会给予50%的租金帮助,达不到则不再给予租金帮助。租金补贴时间最长不凌驾五年。
包管人才供应
电子信息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,头部企业的研发人员比例不低于15%,部分企业可抵达30%。别的,一些项目自带研发人才入驻,很是关注人才补贴政策。除了积极开展招聘事情外,还应增强与外地院校相助、大力开拓跨区域劳务协作。电子信息工业生长较好的地区的人才政策,很有参考价值。
提供融资包管
受原质料本钱上升、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,企业资金压力大、融资艰难,高科技项目也很需要政府工业引导基金的支持。
可以借鉴以下方法提供融资包管:
1. 引导银企对接,推介融资产品
建立专项小组走访企业,了解企业融资贷款需求,联合人社局、财务局等相关部分搭建银企对接平台,引导各大银行入企进行整体研判,推介最佳融资产品。
2. 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
联合各部分,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事情专班,分类梳理拥有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,实时推送金融机构。深入企业视察研究,资助企业完善获贷条件。
3. 开创“园区保”等综合金融效劳模式
联合金融机构建立分层分级动态治理机制;由政府设立危害资金池,政府、银行等金融机构担负差别比例的危害;配套提供融资租赁、投保联动、科技贷款、转贷等效劳。
4. 搭建金融效劳平台
吸引各金融机构、各政务部分加入金融效劳平台,探索“线上+线下”金融效劳体系。
3.
脱虚向实
实操工业链精准招商
制定战略
凭据工业生长现状和目标制定的工业链招商战略,可以开端划分为:
1. 建链:从0到1的集聚阶段找准园区重点生长偏向,引进龙头企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新的工业链条。“建链”是新建园区和工业转型阶段一定要经历的。
2. 补链:有一定基础,缺失部分环节
补链是对建链的延伸,指园区已有一定工业基础,但在某个或某几个环节有缺失,针对缺失环节开展增补式招商。
3. 强链:部分环节需要扩张或升级
具有一定工业集聚度,但整体处于价值链低端,需要增强研发设计、品牌营销、金融配套等效劳,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工业集群。
4. 延链:工业结构需要向上下游延伸
延链是将一条已保存的工业链尽可能向上、下游拓展延伸,需要紧抓“微笑曲线”两端的优质企业进行招引和培育。
落地拭魅战
1. 依托资源禀赋进行招商
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和数据,都是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。多重优势叠加往往会形成难以复制的招商优势。
案例:安徽滁州聚“砂”成金
在滁州,凤阳县的石英矿开端探明储量达100亿吨,二氧化硅含量达99%以上,储量、品味和开采价值居全国首位。
滁州在全省率先建立工业链链长制,充分发挥原质料优势,吸引隆基股份、晶科能源、福莱特、福斯特、东方日升等光伏企业来滁建设焦点基地。如今,滁州已围绕光伏工业链上下游建立了硅片、光伏玻璃、光伏电池、光伏组件、逆变器、光伏边框、封装胶膜、光伏背板等日趋完整的工业生态。
2. 制定产颐魅政策支持招商
产颐魅政策是招商引资事情的有力抓手,在增进工业集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不过,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路径为依托,制止关于产颐魅政策的太过依赖,避免“政策候鸟”现象爆发。
案例:合肥不绝完善工业帮助政策
2005年,合肥做出了“工业立市”的重大决策,通过了《合肥优先加速工业生长行动纲要》,指出了合肥向工业化转型的门路。
2014年,合肥完善工业帮助政策,形成了“1+3+5”的政策体系,以《合肥市帮助工业生长政策的若干划定》为纲要,首次提出3个基金治理步伐规范基金运转和“借转补”操作,5个工业帮助政策明确了各工业帮助的重点以及具体投资方法。
2018年,合肥推出《合肥市培育新动能增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生长若干政策》,为帮助工业的各项细则和政府资金的使用方法做出了进一步解释。
完善的产颐魅政策是招商引资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,也为工业投资营造了良好的情况。
3. 站在企业角度策划招商
地方政府在土地、资金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企业生长不绝投入,税收就是给地方政府的“分红”,地方政府就是企业的“股东”。招商人应该把更多精力花在企业上,和企业家在同一频道对话,从降本增效、提升焦点竞争力的角度资助企业“补短板”,增强企业对投资情况的信心,吸引企业落户。
案例:湖南宁乡“策划式招商”
2019年,因看中宁乡先进储能质料工业集聚效应,鹏博新质料迁入宁乡。最初,企业计划年产能2万吨,短期内并无扩产计划。
2022年,春节后的一个夜晚,宁乡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黄滔在鹏博公司完成调研后,给企业首创人彭澎打了通电话。1个多小时的深谈里,黄滔剖析了企业抓住黄金期扩产提速的须要性和可行性,从要素包管、政策帮助等方面给企业家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。
在宁乡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,鹏博新质料进行了外洋融资,将30亿元扩建项目留在宁乡,生产线从原来的2条扩建为16条,年产能提升为7万吨。项目全部达产后,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,亩均产值高达1亿元。
4. 依托龙头企业发动招商
龙头企业关于工业链上下游企业具有较强的招呼力,一旦在某地投资,出于它对供应商的要求,或者上下游企业降低物流本钱的需求,一大波企业都会陆续在周边结构。
案例:广东湛江“链主招商”
2022年9月6日,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投产,该项目总投资额到2030年将达100亿欧元,是我国重化工行业外商独资企业“第一例”。
借助巴斯夫项目的龙头效应,湛江积极开展“链主”招商,推动石化工业集群向“世界级”迈进。在9月15日的招商推介会上,11家石化工业链企业与湛江经开区、巴斯夫公司签订相助协议,总投资额约70亿元。
5. 凭借集聚效应强化招商
工业集聚效应让优质项目接踵而至,招商引资也将由此进入“从1到10”的阶段。好比同类工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,上下游配套集聚带来的生态效应。虽然集聚效应的形成属于市场行为,但仍需与时俱进做好企业效劳,才华迸发出更强大的工业吸引力。
案例:张江药谷公共效劳平台
上海张江虽然集聚了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,但很大一部分抗危害能力低,但具有生长潜力的中小企业,并且生物医药的研究结果在上海直接转化的比例并不高。
为了助推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快速生长,上海张江推出张江药谷公共效劳平台。平台为新药的临床研究提供涵盖共性技术效劳、工业化效劳、公共试验(检测剖析)效劳、运营包管效劳、集成软件效劳等6个方面的公共效劳,并通过孵化器的建设、基金等方法资助中小企业度过死亡谷,尽快实现工业化。